来源:世界儿童文学网  作者:聪明岛主

  书院大赛进行到第九轮比拼绘画,还是由唐虞和祝府两大书院的主将唐伯虎和祝枝山直接PK。比赛场地还是设在书院操场前的大舞台上,现场比以前几轮更加热闹了,因为,观众中除了苏州城两大书院和四个大学堂的师生,还引来了不少外面的观众,有点人还是从南京、扬州、杭州等地赶来观看的,因此,祝府书院院墙外面、街道两侧的楼房上、树上都坐满了人,小河道上停满了船只,看得见的就给看不见的讲述,看不见的就听里面是声音,和现在的足球比赛场面一样火爆。
  绘画比赛也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,第一个环节是现场吟诗作画,就是由主考官李青木大人出题,一个秀才现场走十步之内吟诵一首诗,另一个秀才根据诗的意境画画。只见唐伯虎和祝枝山两个秀才上台,向主席台鞠躬,向主考官鞠躬,向观众鞠躬,最后互相拱手行礼,完成规定礼仪后,李青木一拍惊堂木,朗声说道:“吟诗作画第一回合,由唐伯虎秀才作诗,祝枝山秀才画画,诗题是《登高》!开始!”
  “咚咚咚”,一阵激越的鼓点过后,唐伯虎开始在舞台上踱步,走到第五步时开始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:“一上一上又一上,一上上到高山上。”颂了两句,他顿了顿,台上台下的人多数在摇头;周臣和沈石田两位老师对视一笑,似乎不解;最好玩的是宁王朱宸濠,扭头对身边的王知府把头摇得像拨浪鼓,意思也是这两句大白话也叫诗?可是,当唐伯虎走到第四步时,他突然话锋一转,提高了音量和语速:“举头红日白云低,四海五湖皆一望!”
  沈石田低声对周臣说:“你的学生好诗啊,头两句看似平淡无奇,其实是在写等山,做铺垫;后两句峰回路转,猛然爆发,好像穿云破雾,会当凌绝顶了,好诗!”
  周臣笑着说:“沈先生过奖了,小虎还小,太嫩了,需要磨炼。”
  “啊?好诗啊!”赞美了一句,带头鼓起掌来,宁王却有点泄气,端起茶杯喝茶。
  “好,好诗!”“哗哗哗”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掌声随着李青木平举的小旗帜停下来,大家安静地观看祝枝山现场画画。中国书画不仅作品艺术高深,而且,书写和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演,非常具有观赏性。这可是西方创作油画的过程所没法比的,油画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无味,完全属于个人创作,而中国人是可以共享艺术的过程的,我们是一个把生活艺术化了的民族!言归正传,我们回到比赛现场。不到一杯茶功夫,祝枝山的同题画《登高》已经画好,画的是一个人站在高山顶上,俯瞰日出和云海,目击远处的江河湖海,让人浮想联翩。李青木的两个助手把画用夹子夹住,在舞台中央挂起来,共所有人观赏,负责评判的大学士开始评分。“好,好画!”宁王喊叫了一声,带头鼓起掌来,“哗哗哗”引得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。
  李青木手里的小旗子平举,等大家安静下来后,他说:“下面,进行吟诗作画的第二回合,由祝枝山秀才吟诗,唐伯虎秀才作画,诗题是《送别》,开始!”
  随着李青木“啪”地一拍惊堂木,“咚咚咚”激越的鼓声响起。祝枝山开始在台上慢慢度步,走到第六步时张嘴念道:“东边一颗大柳树,西边一颗大柳树,南边一颗大柳树,北边一颗大柳树”,然后停顿一下,又接着度步,台上考官和台下观众都在悄悄议论。这是什么诗啊,大才子也写出这么歪的句子?
  秋香对身边的小龙低声说:“二哥,祝枝山做的诗不行啊,太平淡了。”
  小龙用胳膊碰了一下妹妹,低声说:“未必,他在学大哥呢!”
  果然,当祝枝山走到第八步时,他也话锋一转,大声吟诵道:“任尔东西南北,千丝万缕,总系不得兰舟住。这边啼鹧鸪,那边唤杜宇,一声声行不得也,哥哥!一声声不如归去!”
  现在,轮到唐虞书院院子周臣来对祝府书院院长沈石田赞美了,他低声说:“妙啊,先俗后雅,先用大白话带入,让人觉得平淡,突然一转笔锋,抓住要领,画龙点睛,情感层层递进,把这幅画的送别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。祝枝山这首诗与这幅画意境相合,相得益彰,真是画为诗奠定意境,诗为画增加色彩,妙啊,妙不可言!”
  沈石田有点得意,但还是很有风度,谦虚地说:“他和唐伯虎将遇良才,两人都很优秀。”
  “好诗,好!”宁王站起来喊叫,带头鼓掌。
  “好,好诗!”观众情绪调动起来,跟着一起喊叫,鼓掌。
  李青木平举手里的小旗子,让大家安静下来,然后小旗帜指向唐伯虎:“开始作画。”
  唐伯虎站在画桌前动笔作画,很快根据祝枝山刚刚吟诵的诗画出同题画作《送别》,他画的是一个女子站在小河边,一个男子站在船头,风吹着河边杨柳拉住了船上人的手,浪打在船头,一切都好像是要阻止男子离开。画好后助手用夹子夹住,挂在祝枝山的画作旁边,让大家观赏,评画的大学士开始评分。
  “好画!”王知府喊叫一声,带头鼓掌。
  很快,第一回合成绩出来了,祝枝山的画得93分,诗得95分;唐伯虎的诗得93分,画得95分,双方刚好打平。台下又是一阵呐喊和热烈的掌声,李青木手里的小旗平举,一拍惊堂木,说道:“下面,进行第二回合,评画,请找出这幅《秋日夕照》的优缺点,祝枝山秀才先请!”
  这时,两个助手已经把一幅六尺的山水画挂起来,祝枝山走到画前,托着下巴观看,主席台上的宁王显得特别兴奋,扭头跟他左右的官员低声说着什么。祝枝山看着看着,后退几步,又上前几步,一边用折扇在画面指指点点,一边大加赞赏,说这幅画笔法细腻,构图精妙,布局完美,意境高远,鲜活地展现出夕阳下秋天的美景,是一幅难得的上品,好画!缺点嘛,祝枝山也指出了几条,但都无伤大雅,瑕不掩瑜,断言画这幅画的人是个奇才。宁王听着,非常受用,捋着大胡子点头微笑。
  现在,轮到唐伯虎上前评画了,他却摇着折扇晃着脑袋,撇着嘴冷笑而不语。搞得宁王很是不快,露出了霸道的本性,也不顾主考官李青木在场是否喧宾夺主,欠起身拍着桌子问道:“小子,有什么不对吗?快说!”
  唐伯虎慢条斯理地说道:“此画的功底倒还马虎说得过去,构图,用笔,色彩,造型大概都还行。但是,我敢断定这是一幅闭门造车的作品,作者并没有亲历大自然,或者至少没有仔细观察大自然,只要仔细观察,我们就会发现画里有几处不符合情理。”
  “你说什么?哪里不合情理了?”宁王激动地站立起来,声音更大了近乎是吼叫:“你把毛病都说出来!”
  小虎用折扇在画上指指点点:“这幅画以《秋日夕照》为题,其用意就是表现秋日黄昏的景象。作者画了日落西山,画了村落炊烟,画了雁阵南飞,还画了金黄色的稻穗,红色的枫叶,以及风吹旗帜,这些都是为了表现秋日黄昏的美妙景象。但是,大家可以看出画中的问题吗?”
  宁王又急了: “到底什么问题”?
  小虎关子卖够了,不慌不忙地一一指出:“第一个问题,作者缺少自然常识。大家看,作者企图用大雁南飞来表现秋天,但却画成了大雁北飞,闹了一个大笑话。何以见得?大家看,这是落日时分的场景,夕阳落在西方的山梁上,那么好,请问大家,南方应该在画的左边还是右边?”
  “左边!”台下的学生们一起大声回答。
  小虎一笑:“对了!可是大家看看,这个雁阵可是明显朝着画的右面在飞行啊,这也就不是大雁南飞,而是大雁北飞了!”
  唐伯虎顿了顿,接着说:“至于第二个问题嘛,也很明显。作者画了一面酒店的旗子,为了显示他观察问题的细致,还特意在地上画了旗子的影子,更是弄巧成拙了。本来应该是夕阳斜照下的影子,应该在这个位子,然而,他却把影子画在了与落日相同的方位,那么请问,光线从何而来?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更加简单了,是常识问题,秋天一般刮西北风,但从吹烟偏向的方向看出刮得东南风!”
  经过唐伯虎这样一通有理有据的判断、推理、分析,把一幅广受赞扬的画作说得一无是处,气的宁王咬牙切齿,愤然起身去茅房了。第二回合,评分的大学士给唐伯虎96分,祝枝山93分。
  比拼进行到最后一个回合,命题作画,助手将《竹锁桥边卖酒家》七个大字写在条幅上,主考官李青木举起小旗子,说道:“最后一个回合,命题作画,大家看到了吧?‘竹锁桥边卖酒家’,当今皇帝听说江南四大才子的大名,亲自出题,特意让下官作为比赛选题,两位秀才都是高手,好好画吧,画得好皇帝收藏,开始!”
  “咚咚咚”一阵鼓点后,两人开始作画。祝枝山先画完,他画了小桥边一个酒楼,画得很实在,也够生动。画完后走到唐伯虎身边,看他画画,只见他画的是一条小河,岸边停着小船,河面上有一座小桥,桥上有人走过,对岸是一片翠竹林,一面酒旗在竹林里飘扬,没有画酒馆。画完蘸墨题写落款,却被祝枝山故意碰了一下他的手臂,此时唐伯虎刚刚提起蘸满墨汁的毛笔,被文征明这一碰撞,亮点墨汁滴下来,落在洁白的宣纸上,台下观众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。一直都在沉思的小虎似乎突然清醒过来,不等墨汁散发开去,急速用手指把两滴墨汁画成了两条鲤鱼。
  因为唐伯虎的画意境高远,得到了除宁王外的一致好评,这一轮画画比赛,唐伯虎获胜。
  本集智慧点:唐伯虎非常注意观察生活,他从一副名叫《秋日夕照》的画中找出了三处明显的逻辑错误,秋天大雁向北飞,夕阳下的影子和夕阳在一个方向,以及秋天一般不会有南风。最妙的是一滴墨汁落在画面上,他很快画出一只鲜活的虾。
 


·上一篇文章:《聪明少年唐伯虎》书院大比拼(10)琉球王的难题
·下一篇文章:《聪明少年唐伯虎》书院大比拼(8)书法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etwxw.cn/news/jizhi/2068142839C289F6F83AI6J33CA35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