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文化新闻   阅读:

  双雪涛、班宇、郑执的“东北味儿”作品不断登上各类好书榜,当他们纷纷破圈涉足影视,不断制造热点话题的时候,“新东北作家群”的过去、现在和将来有了被梳理、被期待的意义。

  班宇:

  跟着《漫长的季节》火了

  5年前,《冬泳》的热销,给文学圈、读书界打了一针强心剂。而今年,随着班宇担任文学策划的《漫长的季节》热播,班宇开始受到更多关注。

  “最开始没有太多的想法,没想过要写一本书。”《冬泳》是班宇的第一部小说集,2016年他参加豆瓣征文大赛,写下短篇小说《工人村》,读者的好评让班宇决定继续一场文学旅程,他接二连三写下多个短篇,到2017年底,《冬泳》历时一年半完成。回忆当初写作初衷时,班宇说:“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、贾平凹的《秦腔》,还有金宇澄的《繁花》等等,都有浓厚地方特色。东北有丰富的社会环境的变迁,土地上的人个性色彩鲜明,东北同样值得被书写,我很想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。”

  《冬泳》收录了七篇关于东北的故事,印厂工人、吊车司机、赌徒与失业者,班宇用笔记录了这群生活在角落里的人们。他写小时候看球,于是有了《肃杀》;他写小时候看亲戚的吵架和恩爱,经历了诸多变化之后,又如何呈现出不同的面相,于是有了《盘锦豹子》。

  “5年前的自己是值得被追忆、值得被怀念的,这也是我自以为温柔的一部分。”班宇这样总结着过往的创作。而写完《冬泳》后的这5年,他不断生活、不断行走,不断有着新的表达。“我的写作动机,‘真实’这一点很重要,小说是虚构的,但我不在小说里撒谎,不在小说里使用障眼法,只是用故事来呈现我的真情实感。”班宇说。

  谈及参与热播剧《漫长的季节》文学策划,班宇认为自己做的依然是文学的事情,他一再说是为导演帮忙,“我是一个文学策划,想故事改台词,增加人物,改编人物命运的走向,我不认为我的身份和小说家的身份有那么多差别,干的还是故事和文学上的事儿。”

  双雪涛、郑执:

  小说不断被改编成影视

  “新东北作家群”另两位作家双雪涛、郑执比班宇“出道”更早,他们事业的版图不断扩展。郑执编剧的电影《刺猬》今年5月在国家电影局进行了备案公示。改编自郑执同名短篇小说的电影《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》将于8月22日上映。而双雪涛的首部杂文集《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》去年底面世后颇受好评,今年他还参加了脱口秀节目。

  果麦文化编辑陈佳敏编辑郑执的作品《生吞》,是因为2022年夏天改编自《生吞》的剧集《胆小鬼》播放之前,她需要跟进《生吞》的迭代升级。《生吞》取材自真实案件,那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“三八大案”。她说:“在我之前,还有数位编辑负责过这本书。”当谈及小说《生吞》给自己留下的最初印象时,陈佳敏说,直接扫一眼,你都会发现文字的节奏感真的好,简洁的短句读着很痛快。“干脆利落、一针见血、熟悉又震撼。”

  陈佳敏还介绍说,从2020年《生吞》再版到现在,销售反馈都挺好,所以去年因为剧集要推出,果麦文化趁热专门做了迭代升级版。“期待《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》,期待《刺猬》。相同的故事在文字以外的创作形式中,被赋予了更多的信息,应该非常有趣。”

  双雪涛的两部作品《刺杀小说家》《平原上的摩西》相继被改编成影视,因而备受瞩目,但他敢于突破自己,尝鲜推出了杂文集。谈及写作初衷,他这样表白道:“我很需要鼓舞,每个创作者也许都很需要在现在得到鼓舞,然后即使微弱地,也可以轻轻地连接起来。我的一位挚友过去经常跟我说,就是要大声地谈论文学。我现在明白她是对的。”而事实上,他在书中关于文学、关于电影的谈论有不少富有质地的思考。他说:“我觉得好的短篇小说的内部就像诗一样,不是那么实在的东西,但是它的外在又是非常结实的,两者的关系类似于烛火和灯罩。”

  链接

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:

  他们都喜欢写“父一代”与“子一代”的故事

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多年前就关注到这一代东北青年作家的成长,“新东北作家群”这一概念正是他于2019年率先提出。他认为,和1930年代的“东北作家群”相似,八十多年后的中国文学迎来“新东北作家群”,双雪涛、班宇、郑执等一批东北青年作家,构成了当代文坛这几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。



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上一篇: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

下一篇:金宇澄绘“繁花”世界


  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