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社会热点新闻   阅读:

勇当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(深度观察)

  中国中化圣奥化学山东工厂一隅。   汪陈诚摄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、敢打头阵,勇当原创技术的‘策源地’、现代产业链的‘链长’。”

 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“顶梁柱”,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显著。近年来,国资央企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,立足全局全国全产业链,强化勇挑重担、敢打头阵的责任担当,切实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,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。本期报道,记者分别走进3家现代产业链建设领军企业,了解中央企业产业链建设情况。

  ——编  者  

  

  牵头七百余家单位,推动核电机组造价降低约两成——

  国家电投  打造“国和一号”产业链

  本报记者  丁怡婷

  山东荣成,石岛湾畔,“国和一号”示范工程1、2号机组施工正酣,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。20家参建单位、1.5万余名建设者铆足干劲,冲刺项目决胜阶段。作为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先进核电型号,“国和一号”究竟什么样?

  可以用“大、新、强、绿”概括:“大”,两台机组共有8万余台设备,单台机组超百吨的设备模块超30件,最大模块体积5000多立方米、重1400多吨;“新”,累计形成知识产权成果8500余项,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90%以上;“强”,安全指标相比二代核电机组提高约100倍,机组设计寿命60年以上;“绿”,单台机组年发电量约120亿千瓦时,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900万吨。

  10余年协同创新,结出丰硕成果。在国家电投牵头下,国内科研院所、装备制造企业等700余家单位、3.1万余名技术人员共同努力,带动了核电研发设计、装备制造、建设安装、运行等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升级。

  ——合力攻坚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

  重达800余吨、高约24米的蒸汽发生器被称为“核电之肺”。它所需的支撑板材质和规格特殊,过去需要进口。“最开始去国外询价,供应商认为尺寸超出了已有装备生产能力,用量又不多,不愿意增加改造投入。”上海电气核电集团首席科技专家唐伟宝回忆道。后来,上海电气联合宝武钢铁从原材料开始研发、协同攻关,成功产出适用“国和一号”的大尺寸镍基合金支撑板,补足了蒸汽发生器产业链短板。

  反应堆压力容器,来自上海核工院和中国一重;汽轮发电机,来自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;大锻件,来自中国一重……一系列关键设备材料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,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技术和工艺空白。

  ——协同联动,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。

  “国和一号”示范工程的顺利推进,离不开民营中小企业的积极贡献。“大企业去做‘小设备’,经济性也许不强。一些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强,可有力支撑大项目配套。”上海核工院总经理助理田林认为。

  U型管是蒸汽发生器的主要组件。在“国和一号”核电机组中,每台蒸汽发生器有1.2万余根U型管,最长的一根近30米、壁厚仅约1毫米,而且不能焊接,对密封性能、安装精度、防腐蚀性、隔离放射性提出了很高要求。

  “在上海核工院、中国宝武等单位支持下,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研制传热管生产设备,经过几年攻关,生产出第一根国产的核电站用U型管,带动U型管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降。”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建新说。

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,“国和一号”示范工程带动技术和产品持续升级,有12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。

  ——创新管理,营造优势互补高效运转的产业生态。

  在“国和一号”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,每一种设备材料研发,都会布局2至5家有竞争力的单位参与,以此促进产业链水平快速提升。比如核岛主泵,既有哈电和沈鼓联合研制的屏蔽泵,也有上海电气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湿绕组主泵,两条技术路线并行,使我国核电产业链在该细分领域一跃成为全球领先。

  产业链合作模式和管理机制也在持续优化:引入“研发供货一体化”模式,研发成功即供货应用,为难度大、市场需求相对小的设备研发提供保障;根据“谁投入、谁受益”原则,按投入比例、风险补偿等约定共享成果收益……“国和一号”示范工程涉及约70个行业学科,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高效集成和对接。



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上一篇:年中经济调研行:制造业创新引领、转型提质、海外开拓

下一篇: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(经济聚焦)


  相关推荐